历史川流不息,精神代代相传。在建党一百周年的文化背景下,为进一步学习伟大建党精神,10月13日,法政学院退休支部在党委书记于红的带领下,一起去探寻红色遗址,传承红色精神。
倾尽丹心育桃李,奉献韶华铸师魂。几位退休老师数十年如一日,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,历经时代变迁的风浪,紧跟教育发展的步伐。他们以教育事业为重,不计得失、不问回报。今天,他们仍不忘初心、心怀党恩,在学院的组织下一起踏访了红色遗址。
首先,老师们走访了琅琊三十六堰,三十六堰历经1900多年的历史,至今仍在造福一方,默默为当地的农业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。2020年,白沙溪三十六堰成功入选年度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。“白沙三十有六堰,春水平分夜涨流”就是当地居民对三十六堰最好的赞美。
领略过三十六堰的壮丽风景后,老师们来到了琅峰山烈士陵园。琅峰山烈士陵园位于山川俊秀,清溪逐流的琅峰山风景名胜区内。该烈士陵园始建于1993年3月,以纪念1943年琅峰山大捷中牺牲的英雄。
可惜的是,琅峰山大捷中牺牲的英雄都是无名英雄,人们并不知道他们的名字,流传下来的只有他们不朽的战功。琅峰山的抗战事迹流传遍琅琊一带,并且家喻户晓。琅峰山的山顶建有抗日纪念亭,山腰上有“抗日战亡战士纪念碑”和“革命烈士纪念碑”。承载着英勇抗敌历史的琅峰山,如今已成为金华市级风景名胜区和红色教育基地,鼓舞着后代人不忘初心,砥砺前行。
游览过琅琊镇,老师们来到了杨家塔镇。在这座小镇里,老师们深刻地感受到在党的领导下,当地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及社会面貌的极大改变。
“百年征程波澜壮阔,百年初心历久弥坚。”一百年前,中国展现在世界面前的是国家战乱,民不聊生;一百年后,中国展现出的是山河无恙、国泰民安、欣欣向荣的景象。精神财富穿越时空,伟大事业薪火相传。通过本次红色遗址的探寻活动,老师们再一次感受到革命先烈抛头颅、洒热血的英雄气概,更加坚定理想信念,以恒心守初心,用执着来诠释对教育事业的坚守,为莘莘学子树立榜样!
(邵禹文、汪罗丘、成子怡)